不过偏偏这时他父亲现了一个能让青铜剑更锋利耐用的配方……
这与青铜剑的制法有关。
铜本身很软,加入锡之后就会变硬,但如果锡加得太多就会变脆容易断。
这也就是《吕氏秦秋》里说的“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
古人打制青铜器其实是在不断的用实践去摸索其最佳配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青铜剑的配比。
秦时青铜剑的比例一般是铜66.6%加锡33.3%。
但其实这是锡纯度不够的配方,现代冶金知识认为锡含量不能超过20%,否则便没有实用性。
于是,古时金匠因为原料不纯所以这配比便总拿不准,民间就有各种千奇百怪的铸剑方法,据说还有用人祭炉。
若是某个金匠用了某种配比或是方法炼出几把好剑那就撞大运了。
欠的父亲就是撞大运的金匠之一,于是他就把债还了。
于是欠才会是一名上造并成为刃师工师,否则他这会儿就该与其父亲一起去服苦役还债。
沈兵将藤甲的草图递给欠。
欠看一眼草图就被吓住了:
“校尉,这样一套盔甲可不是属下能制的……”
“其制作难度太高。”
他显然以为这是青铜甲。
青铜甲要制成这造型的确超出他的范围。
另外秦军的盔甲还是统一制式,不可能为了水军三千人就改变造型。
沈兵解释道:
“此盔甲乃赤藤编制。”
欠闻言就“哦”了一声,他虽有些疑惑不知道藤制的盔甲能干嘛,但看了看草图后回答道:
“若是赤藤编制那难度便小了许多。”
“不过……它也非属下能制。”
“校尉该去寻那民间编制箩筐的手艺人。”
沈兵觉得这话说的有理,于是马上就让亲卫去找来了手艺人。
仞去了半个时辰后带回了两老头,他们只被吓得瑟瑟抖面色苍白。
沈兵还以为仞是怎么虐待他们了,一问才知道是误会……
这些艺人原是魏人而沈兵一行则是秦军。
虽然此时大梁已是秦地,但他们心理上还没转变过来,只以为今趟被抓到大秦军营便是凶多吉少了,于是见了沈兵就一顿磕头求饶。
不想沈兵却只是让他们编藤甲。
两名老者定了定神,仔细看了草图后都很有信心的回答能编。
只不过数量一多就需要工钱。
当然要工钱,如果不要工钱还让他们没日没夜的编岂不是要饿死?
再一问,全套盔甲编下来大概需要十天,如果每天按十钱计,一套盔甲的工钱就是一百钱。
那三千套盔甲……就是三十万钱?
沈兵不由暗骂了声:
“三十万钱?!”
“到哪去找那么多钱?”
沈兵来到这世上还是头一回被钱的问题给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