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等与之压价,则布匹价格越低贱,百姓岂非损失过甚?”
沈兵回答:
“所以不能降价,而应收购!”
扶苏惊问:
“将军此言何意?”
沈兵解释道:
“按正常的价格,是我售四十五钱他售四十钱。”
“他以三十八钱出售,我若收购了便可每匹赚两钱……”
扶苏闻言不由一愣:
“将军之意,是我等收购对方手中布匹?”
沈兵点了点头,道:
“正是。”
胖子屯不解的问:
“将军!”
“我等分明可以以十余钱的成本制出一匹优布,为何还要以三十八钱买进一匹劣布?”
沈兵回答:
“这便是购买力问题。”
“我等若是彼此压价,雁门郡大批需要布匹的人便会在这压价中买进。”
“于是购买力便由此下降。”
“但若我等全面收购而其它人却买不到,对购买力便没有多大影响。”
“待我等将价格调回原价时,便是那些低价买进的劣布都能赚钱。”
扶苏有些被绕晕了,脸上似懂非懂的。
但胖子屯听了却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其实并不复杂。
说到底就是主动权完全在沈兵手上,沈兵因为能造纸又有水力织布的暴力所以资金充足。
除非对方富可敌国……其实就算富可敌国可能都拼不过沈兵。
在这情况下打价格战,对方那就是“没死过”的状态……沈兵每收购一匹布对方就损失一笔钱,直至买到他没布卖为止,到时那价格还不是随沈兵怎么定?
而在这价格战期间,只要沈兵收购得够快,真正需要“织布”的“刚需”根本就买不到布。
于是“刚需”依旧是“刚需”,他们只能等到价格回调时再购买。
这其实是对百姓的一种保护……因为“刚需”没有被过度释放,所以百姓手中的布只要等价格战打完,依旧可以卖到四十钱。
唯一损失的,就是那企图与沈兵打价格战的家伙。
虽然沈兵此时还不知道他是谁。
于是没什么好说的,沈兵火速运一批纸到太原郡出售。
之所以不运到雁门郡而是运往太原郡出售,是因为沈兵担心引起这奸商的注意……如果他意识到纸和布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因此察觉到对方的实力而激流涌退,那沈兵就失去一条大鱼了。
正如之前所言,纸这东西是“劫富济贫”,所以沈兵嫌钱也嫌得心安理得。
纸脱手很快,只几天的功夫就筹集到资金。
再加上之前卖布的盈余一并送到蒙良手里,然后沈兵就下达了收购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