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保和殿。
卫国公靖国公等人皆在殿内等候圣驾。
“今日怕是又要休朝了。”靖国公低声对卫国公说道。
卫国公皱了皱眉头,无声叹了口气。
这两年,宣和帝宿疾作愈频繁。一个月内作两三回。每次宿疾作,总要休朝一两日。
龙体每况日下,众臣心中都是心知肚明,难免心思浮动。
在这样的情形下,应该早日立储。国有储君,人心方能安定。
只是,宣和帝没有主动提及立储,众臣如何能提?若是主动上了奏折,宣和帝问上一句“众卿以为该立谁为储君”,又该如何回应?
皇子们年龄都不大,唯有大皇子成亲生了子嗣,早早临朝听政,如今还领了差事。虽然是份虚差不当大用,只凭这一点,就胜过还在读书的二皇子。
二皇子是裴皇后嫡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既有嫡出的皇子,断然没有立大皇子为储君的道理。
种种念头,在卫国公脑海中闪过。面上却是半分不露。
平西侯晋宁侯等人凑到了一起。几位尚书,也自然地站到了一处低语。
文官武将,泾渭分明。
就在此时,大皇子来了。十九岁的大皇子,颇为肖似宣和帝年少之时,身材高大,颇为英武。
和大皇子一同前来的,还有天子近身内侍赵公公。
赵公公代传天子口谕:“朝中政事,由众臣商榷,大皇子听政便可,不可胡乱插言。”
众臣一同领命。
宣和帝对大皇子的偏爱,真是一眼可见。
永安侯心中沉了一沉,不动声色地抬头看了大皇子一眼,正好捕捉到大皇子眼中一闪而过的自得。
永安侯心里冷哼一声。
……
上书房里,几位皇子正在读书。
今日上课的,是顾太傅。
几位太傅中,顾太傅年纪最大,脾气也最好。不时捋一把花白胡须。几位皇子读书不甚专心,不时转头低语,顾太傅也不动气,只温和地提醒一声。
几位皇子皆喜武轻文。认真听课的只有六皇子,其余几位皇子不提也罢。
今日上书房里,多了一个俊美的青年男子,鞑靼太子元思兰。
顾太傅有意考校这位鞑靼太子,讲了一段四书,然后温和地问询元思兰:“殿下可曾听懂了?”
元思兰当然听得懂,故意皱着眉头,装出一脸的茫然:“我有几处不太懂。”
顾太傅耐心地又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