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大汉列侯 > 第186章 搜捕和丰收

第186章 搜捕和丰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说了没,太学院要造成汉家第一学府。”

“第一学府是啥?汉家还不是就这家。”

“以前是,以后就不是了,说不定太学越建越多。”

卫右渠侧耳倾听着,又努力装作什么都没生过的样子,他努力的探听者汉家的一举一动寄希望得到有效的信息。但是和刚来到长安城市不同的是,他的心态悄然生变化。

汉家的富饶震惊了他。使得啊原本坚决的反汉意志开始动摇,他本就不是铁杆的亲匈奴人士,只是躲在他父亲卫蒙的身影下做个小小的暗间,没有专业训练纯粹以个人理想为支撑。

另三个王太子神情复杂,他们很想探究汉家的实力,每次看到的总像是在云山雾罩看不到半点真切感觉。

恰逢五月赶上第一茬粟米夏收,关中的农民忙着收割庄稼,春粟米需要140天成熟,夏粟米则只需要110天成熟,两季不可连种,必须换上大豆来养地。

放眼望去,观众沃野千里间,数百万百姓忙着收割夏级的粮食。

天子的銮驾来到长安城外,百官随行车马数千护卫如林,皇帝亲口说要看看今年的粮食行情。

入夏的长安城像个蒸笼,天气酷热难耐,穿着官袍的公卿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碍于礼仪规制不敢用手煽风,唯有天子身旁有两个内侍拿着小扇子驱赶热气。

即使这样也于事无补,天子刚从朝会上走下来,身上穿着沉重的黑色冕服,很难被丝丝凉风吹透。

三公九卿们伸长了脖子,等待头茬粟米的收割具体情况,几千名南军士兵把整块阡陌围住。

中小官僚所在队伍的后面,悄悄擦掉头上的汗水道:“你说能收多少斤粮食?我觉得的是四石五斗。”

“你高估了,四石就差不多了。”

“要我说至少多一石,四石一斗。”

官僚们你一言我一语胡乱瞎猜,汉一石折合60市斤,四石为240市斤,汉一大亩折合0.6915市亩,按照市亩的标准是亩产345斤,放在汉初绝对是顶好的良田产量。

“看看秤砣上的数字有没有作假,五石二斗!一亩田产粮五石二斗!”高亢的声音像公鸡打鸣似的。

“我这里是五石二斗五升!”

“我这儿是五石三斗!”

“五石四斗!”

计算粮食产量的秤砣前响亮的报喜声此起彼伏,百官公卿瞪大眼睛生怕自己看花了眼,那神情仿佛见了鬼似的。

亩产五石粮食,不算特别夸张的数据,长安城附近最好的水田,有过亩产八石五斗的记录,可那也仅仅是极少数堪称神穗的粟米。

窦婴凝重的面庞四下打望,眼前的田地分明是一块旱田,全靠头顶的竹筒水道提供水源,要说一块旱田变成水浇地不过二年,就能种出河边良田的亩产量,恐怕在场的人没几个会相信。

三老共喜捧着粟米穗,激动地说道:“陛下!这是今年新产的粟米,您看每一穗籽粒饱满。”

刘彻捧着看了会儿大加赞赏,其实他根本不懂农政,军事、经济、法律的学习课程排的很紧密,朝堂上的政务也是尽量往外推。

初步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把所有带壳的粟米按照去壳标准的最高要求扣除,折合为每亩产粮五石二斗七升。

这数字是放在平阳侯府2300顷良田得到的平均数,单指算这一项就增加了粮食20万石,增加粮食产量占据总量的四分之一强。

一地粮食增加了四分之一,倘若代入全国全部增产四分之一,粮食产量将提升到多么可怕的数字。

官僚们沸腾了。

他们看到一条康庄大道,前一刻意兴阑珊的百官动了起来,放在物资匮乏的汉家,粮食暴增堪称轰动性的特大消息。

刘彻才不管官僚们面上的神采变换,招人来问道:“你说这是肥料养地的提供营养的作用?”

“没错!老朽敢一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半句欺君之词!全赖我家君侯的悉心指导才有今天的大好收成。”共喜心情激荡地说道。

大农令窦婴瞥了眼暗自长叹,本应该属于他管辖的领域面临少府的侵袭,偏偏一切都生在平阳侯府自家田庄之下,连大农令也不能管到他们。

丞相许昌的神色复杂,他终究没办法限制曹时的影响力,几次想说话终究是被忍下来。

三公九卿看向曹时的眼神都差不多,羡慕嫉妒以及轻微的疏离感,长期掌握影响天子的活动方向,当天子准备去视察农田时,他把地点悬在了平阳侯府的2300顷良田上。

曹时并不畏惧,反而对所有人露出坦然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是对战地记者神圣性的亵渎。

“兵士无粮则心慌,一旦失去大军的依凭,兵法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当兵拼的是后勤补给能力,粮草就是那条看不见的生命线。”

对此,刘彻深感赞同。

在开平阳侯府的小型田庄里,得以品尝到一道野菜烧野猪肉,皇帝吃的酒足饭饱翻身启程,运气不好的小官们还在研究自己该穿什么衣服就结束了。

“马政,我要去看看我的厩马。”

“陛下是惦记着那几只马球队的比赛生死战!正巧下午有这么一场比赛,咱们去看看吧!”曹时笑着策马跟上,三公九卿缓茫的想跟上去,却不想挡住的却是一群大臣们。

柏至侯许昌摇头说道:“陛下把事情忙完去玩耍了,诸位公卿全都散了吧!”(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