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明末强梁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奏折之争

第二百五十三章 奏折之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洪承畴对黄道周的去向并不是很关心,待许梁找上门再细说一遍缘由之后,洪参政便痛快地答应了,不两日便将许梁拟好的奏折签了字送到固原三边总督府里。

三边总督武之望早已心灰意冷,无心政事,只是由于朝庭迟迟不批准他的乞休请求才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留任三边总督。武总督随意地翻看那奏折,见陕西参政洪承畴的签字赫然在上面,想也不想,顺手就签了字,命人以正常的公文呈了上去。

奏折呈到通政司,通政使见是关于平凉府空缺官员的奏章便先呈到了内阁。当时的内阁恰好是内阁辅,东阁大学士李标当值,李辅拿着奏折看了半天,想起崇祯皇帝向来比较关注平凉府的事故,便拿了奏折进宫去面呈崇祯皇帝。

皇宫养心殿内,大明至尊崇祯皇帝看了看李标呈上来的奏折,拧着眉毛沉吟了半响,抬眼问李标道:“李爱卿以为如何?”

李标尚没弄清楚崇祯皇帝的真实态度,自然不敢乱说乱动,中规中矩地拱手答道:“陛下,平凉刚刚收复,当务之急为稳定局面为重。平凉府内空缺的官员,以稳妥计,以起用平凉当地官-□,员为宜。”

崇祯听了,点着李标道:“李爱卿这是老成之言哪。”

虽是平常的一句话,然而李标听了却紧张得出了一阵冷汗。崇祯不赞同也不反对,熟悉他的大臣们便知道这多半是没让崇祯皇帝中意了。

“承恩,传吏部尚书王永光,左都御史曹于汴。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进宫议事。”崇祯皇帝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李辅身上多久,随即扭头朝侍候在一旁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淡淡地吩咐道。

王承恩应一声,一收拂法,施施然地便出去找人传旨意去了。

崇祯皇帝将奏折放到一旁,与李辅聊起了别的事情。

半个时辰之后。王永光,曹于汴和骆养性三人联袂进来,朝崇祯皇帝三叩九拜之后,起身,看着崇祯皇帝。

“皇上,召臣等前来不知有何吩咐?”曹于汴年纪长些。便由他来提问。

崇祯皇帝便示意小黄门将奏折分别送给三人查阅。待奏折重新回到案桌了,崇祯皇帝幽幽地道:“诸位爱卿都弄清楚了什么事情了,朕心中难以决定,便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哪位爱卿先说?”

王永光和骆养性都看眼光去瞟左都御史曹于汴。心想,曹大人你横竖都开了头了。便由你先说吧。

曹于汴见状,一挺胸膛,当仁不让地上前两步,拱手道:“皇上垂询,老臣不敢推托。”

“曹爱卿但说无妨。”

“皇上,老臣以为,平凉府的空缺依奏折上如此安排,殊为不妥。”曹于汴沉声说道。“旁的暂且不论,单以镇原知县黄道周区区正七品,一跃而升任正六品的平凉推官。连升两级,便极为不当。那镇原知县黄道周于收复平凉过程中一直留守镇原县城,可谓寸功未立,无功却升迁,此例一开,朝庭纲常法度何在?”

“咳咳。曹大人,奏折上平凉收复一战。一者是靠前方梁军将士浴血奋战,二者是靠后方粮草军需调配有方。镇原知县黄道周虽未能亲上阵前,但他居于后方调度粮草兵饷,抢治伤残军士,也算是有功劳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听左都御史曹于汴将黄道周贬得一文不值,心中便不痛快,出言说道。

王永光连黄道周是谁都分不清楚,然而王尚书看重的是奏折上三边总督武之望的签字。年过古稀的武之望之所以升任三边总督,便是王尚书极力推荐的结果,对于自己推荐的人选报上来的方案,能争取的,王尚书自然要争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