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铁血兵戈 > 第二百零九章 完全适应

第二百零九章 完全适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官府也是一样,进入到腊月之后,马上要迎来春节,按照节度使衙门的规定,年底官吏都能够得到额外的补贴,这笔补贴的数目还不小,相当于三个月的俸禄,拿着这些补贴,好好过一个祥和富足的春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山南西道和山南东道两地,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官吏的俸禄,节度使衙门规定了俸禄的上限和下限,也就是最高能够发多少,最低不能够少于多少,这期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但区别总是存在的,富裕的地方官吏的俸禄稍微高一些,穷的地方官吏的俸禄低一些,崔安潜和刘允章等人,曾经对这个规定很是不理解,也不是特别的赞成,但李儒沛坚持推行,最终大多数的人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李儒沛之所以推出这样的政策,是因为各地官府都有着一定的财权,也就是府州县上缴到节度使衙门的赋税额度是固定的,不会做出改变,有些地方的收入高一些,譬如说襄阳和梁州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商贾多一些,商贸收入远远高于其他的地方,故而地方上掌握的钱财就要多一些,收入高一些,也就意味着这些地方的官吏要更加的辛苦一些,收入高于其他的地方,理所当然。

当然这里面的漏洞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占据地域优势的地方自然收入高一些,可反过来看,占据地域优势的地方,物价也稍微高一些,襄阳城内的房屋价格,就远远高于其他的地方,甚至是梁州都无法比较。

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崔安潜和刘允章等人不会清楚,但李儒沛很清楚。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李儒沛是完全理解了,穿越之前,他可不会如此的操心,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可穿越之后,他的身份完全不一样了,大事需要做出规划,小事情需要定出具体的条款,只是执行的过程之中可以不关心。

李儒沛很清楚抓大放小的意义,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政策是最为重要的,政策出台之后,有了得力的人去贯彻落实,效果自然会显露出来,可若是政策出现了偏差,下面的人越是努力,形成的恶果越是明显,所以在政策的确定方面,李儒沛是不遗余力,每一次都是要参与其中的,山南东道的乡规民约,进行了数次的修改,李儒沛每一次都会参加,都会提出来具体的意见和看法。

到了现在,就连崔安潜和刘允章也适应了召集知府、刺史和县令到襄阳和梁州召开会议的模式了,最大的一次会议是在襄阳召开的,远在山南西道的利州刺史都赶赴襄阳开会,利州距离襄阳接近两千里地,来回一次可不容易。

在小的细节方面,李儒沛对官吏抓的不会那么严格,毕竟大事小事都是依靠官吏去贯彻落实的,若是让官吏在百姓的面前都是点头哈腰了,还有谁想着当官,要求官吏无私的为老百姓服务,无私的为老百姓做贡献,这个时代恐怕是做不到的,官员都是读书人出身,所接受的教育都完全不一样,鲤鱼跃龙门之后是封妻萌子、光宗耀祖,要是没有这个基本点了,恐怕官吏的心也就散了。

处于什么时代就做什么事情,不切合实际的东西,就必须坚决的摒弃,这方面李儒沛的把握是很到位的。

府州县各级衙门的官吏人数是不多的,以襄阳为例,这里是节度使衙门所在地,更是王府所在地,襄阳府的官吏总人数才两百余人,就是这两百余人需要管理襄阳太多的事情,可以说官吏是非常忙碌和辛苦的,这和千年之后完全不一样,至于说下面的县,人数最多的也不超过五十人,少的甚至只有二十来人。

大唐的官吏认识不是很多,这个习惯一直都沿袭下来。

因为人数不是很多,官府的压力相对也小一些,只不过这些年大唐不是很平稳,各地的巡捕房人数众多,好多地方的巡捕房,其实就是当地的候补军队,负责保护本地安全的,不过巡捕的身份远远比不上吏员,俸禄也要少很多。

李儒沛曾经想着改变这种情况,可后来放弃了,如今还是纯农业的时代,分工没有那么的精细,官府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吏,说到底官府主要负责的也就是两大块的事宜,钱粮和刑名,其余的事情根本不多。

穿越的时间尽管不是很长,但李儒沛完全适应了这个时代,也完全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诸多特点,他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一步步开始奋斗,取得的成绩是显赫的,身边的人受到了他的影响,一些看法也出现改变,慢慢朝着他设计好的路线努力,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他也完全相信,只要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一个全新的大唐将屹立在天地之间。(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