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天看看辽国的皇帝,又看看天……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天意不成?之前他还感慨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现在辽国的皇帝就跪在自己的面前,请他去辽国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切,都可为是顺手而为出来的。
原本他只是想要避免萧峰的悲剧而已,谁想到这个皇帝也是这么能抓机会的主儿呢?不过这样一来也好。
温小天也是一个能抓住机会的。
温小天点点头,说道:“好……我会和你一起过去。辽国的变革一定会发生,届时你一定可以看到那种宏伟而强大的力量!”温小天如是说。然后他又回头,对宋军说道:“我和辽国国主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你们可以转告皇帝。”
温小天的意思是,我的话你们也听了,怎么办,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他去辽国这件事是顺势而为的,他不去大宋也是顺势而为的。但即便是宋朝的皇帝也来这么一出,估计温小天也是不会去的。
为什么呢?
大概是个人缺少了一些受虐的属性吧?估计一切都还没有怎么开始,就已经变得支离破碎了。
而大辽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随后温小天就随着大军去了辽都,温小天开始指导皇帝怎么做。温,一,本,读#小说 xstxt小天指导皇帝的第一步,就是采风。他告诉皇帝:“制器的第一步,就是取材。皇帝取材制器,便是采集治下每一个人的想法,汇总过来。”
温小天给皇帝绘制了一个表格,并且专门找了一些闲散的人员,将表格分散出去。这些表格姓名年龄性别婚配情况,都要填写清楚,而且还有按手印的地方。若是人对不上号儿,那办事者也要承担责任。
另一个,则是采风的话,不得有任何修饰。哪怕是人家骂“日球的”,也必须原样写出来,否则到时候复查,结论不符合,同样要承担责任。
温小天和皇帝并未说要采集几次。
但这种繁杂到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耗时毕竟是长的。在这期间内,皇帝并没有其他的动作。皇帝这个位置,讲究的就是谋定后动。假若你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就随便动,那结果可是很悲剧的。
人没有动,但是心却已经动了。
这些日子乘着空闲,温小天便将一些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东西,转为了附和这个时代的东西。这个过程,不容易,却也谈不上困难。因为在灵鹫宫的时候,他就已经见识过这些高端的东西了。
数理化没的说,那是理论基础,以后大辽国就不讲什么孔子曰之类的了。大辽国要讲的,是数理化。至于忠君爱国这种思想,温小天直接甩出了义务兵制度。
对于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制度,皇帝陛下是欢迎的。
不过前者的推行,难度和阻力肯定巨大。但是皇帝却有决心做这件事情。温小天能够说服他的理由,实在是太过于坚挺了——工匠能够带来的,是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强悍的武力。
想想他们当初是怎么立国的?再想想后来是怎么衰落的。然后再思考一下,假如他们的武器比现在的宋军还要先进,那是什么情况?
而这些,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工匠这种没有地位的人,麻木的发挥罢了。假如工匠获得了一些主动的热情,那会是什么情况?一个会自我创造的工匠,又能够迸发出多大的威力呢?这里温小天不过是用攻城的器具来举例。
你用死亡威胁,带来的只是坚固的攻城器械。而工匠得到地位之后,发挥主动的能力,可能攻城器械的本身,就会变得不同——比如说撞车前面的撞杆的头儿会被挖空,里面填满了炸药,人只要将车推上去,固定了车轮,然后点燃火绳……温小天说的简单,皇帝陛下则是冒气了冷汗。
尼玛果然牛逼哄哄带闪电啊。
太可怕了。
于是皇帝陛下哼起了温小天创作的工之歌,也乘着空余,和温小天学习了一些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温小天告诉皇帝,实际上这些知识,也和告诉他的取材制器的道理一样。先取天下之现象,而后总结道理。
皇帝陛下秒懂。
另一个,则是挂在工学之下的农。这里温小天自然是弄了一个实验田的方案——汇聚在不同的气候地区,将一些特别会种地的,脑袋灵活的人,进行实验田实验,不断的寻找高产方法,而后进行推广。
为了这些人的自主研发的能力,温小天并没有指出多少更具体的建议。
“这些多少年可以建功?”
温小天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十年……最多十年。要是都是真的会种地的,朝廷不瞎搀和,不派官员去捣蛋的话,十年,应该可以提高一成的产量。至于到了后来,速度可能会慢,也可能不会再增产,因为毕竟一亩地的产量,最大值也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