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美娱收割者 > 第六十三章 福利的来源

第六十三章 福利的来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日美国》例行的一篇枪文,瞄准的是凯萨,不爽的人却是凯萨的粉丝们。

一位凯萨的铁杆乐迷投稿《滚石》杂志狂喷《今日美国》,有意思的是,这篇如同战斗宣扬的一样的发泄性文章被《滚石》一字不改的全文刊登了。

这件事情足以表明摇滚界对凯萨首张乐队专辑的态度,不能说是赞赏,起码是肯定的。

凯萨则认为,这些专业黑子对自己的声望实际上是起着促进作用的,而且这一点他们自己都没发现。

这就是没有经过网络时代的人,所特有的局限性。

在网络时代,几乎人人都知道什么叫做炒作,那就是雇佣两拨人为了某个人或者产品对着骂街,吵得越凶越好,骂得越恶心越好。

最好在所有的社交平台和大众媒体上都能看到双方的骂战,如此这般,目标人物或者产品想不火都不行。

为了维持曝光率和话题性,对这些水军来说,更恶心的手段也不是什么不可触碰的底线。

然而,没经受过网络时代的熏陶甚至培训,以迪斯尼的艾斯纳和索尼哥伦比亚双雄为±∝,首的几位ceo,依然在用最传统的,制造负面新闻去达到目的。

面对这种落伍的首发,凯萨就连微微一笑的精力都懒得贡献,把看了一样自后就把《今日美国》和《滚石》丢到了一边。

很多时候他都替对手感到可悲,就只是这样?

“到底是来办正事的,还是找乐子的?”

“你最好再努力点,我根本没有感觉。”

凯萨忍不住想起了前世wow黑暗神庙副本的boss“莎赫拉丝主母”,那让人浮想联翩、暧昧无限的经典台词。

无视了对方毫无意义却乐此不疲的骚扰,凯萨一心把精力放在了《沉默的羔羊》上面。

在经过非常短暂的心理斗争之后。他把影片的拍摄工作交给了前世原版的导演“乔纳森?戴米”。

这部《沉默的羔羊》注定是一部充满野心的冲奖影片,最佳影片、影帝、影后、最佳导演这四个最主要的大奖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惜的是,如果凯萨亲自指导,虽然其他三样大奖可以照单全收,但是最佳导演到时候就不知道便宜谁了。

九十年代仍然是一个全世界人民都满脑子美国梦的时代,总有那些水深火热的第三世界国家难民对美国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幻想。

然而事实往往让人流泪。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确实是让它成就了“奋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比其他国家都高”的事实。

但是不代表,这个国家就真的一切以实力为准了,论资排辈的现象从最严的日韩到美国都是一个再普遍不过的社会现象。

控制奥斯卡金像最终归属的仍然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人,在他们眼中,凯萨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那可是1968年生人……

如果把最佳导演给了只有二十二岁的凯萨,别说这帮老人自己在情怀上过不去(人家二十二岁拿最佳导演,自己在电影圈混了一辈子只能当个评委,还活个什么劲儿)。就连获得提名的其他导演也会反应强烈,搞不好还会闹出什么不好的黑幕之类的负面新闻。

虽然这些老家伙不少都偷偷地加入了凯萨俱乐部,被凯萨带着投资,赚的盆满钵满,算是吃人家最短,拿人家的手短,但是二十二岁拿最佳导演也实在太惊悚了。

所以听说凯萨要拍一部冲奖电影的时候,这些老家伙赶紧派出代表跟凯萨提前打招呼。

不是我们不仗义啊!这个事太惊悚。谁也不敢破了这个规矩。

凯萨当然不是那种强人所难的人,何况一个最佳导演而已。也不是什么诺贝尔科学类奖项,掌握着那么多获奖影片的剧本或者小说的版权,那些导演奖还能飞了不成?

凯萨心中,真正值得炫耀的,光宗耀祖的奖项,就是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这才是对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应有的奖项。

按理说凯萨既然这么推崇诺奖,又掌握着前世的资料库,随便拿出来一个什么牛逼成果的论文,就可以混一个科学类的诺奖,但是凯萨没这么做。

诺奖的获奖者个个都是已经超越了国界和人种的人类精华。剽窃了他们的奖,凯萨会羞愧致死的。

总之,凯萨没有贪恋“最年轻的最佳导演提名者”这个虚名,把奖项算是换给了原本的获奖者,虽然对方毫不知情。

编剧和制片人这个身份就是凯萨在本片中的定位,虽然是改编剧本,但是最佳改编剧本这个奖等于是凯萨直接预订了的。

最佳改编剧本可能是主创人员奖项当中,分量最轻,最适合二十二岁“稚龄”的凯萨了。

它不像最佳原创剧本那样需要资历,因为最佳改编剧本主要是借助援助的名气和故事框架,是一个非常讲究运气的奖项。

运气好了,接个《辛德勒名单》《阿甘正传》之类的,凭借对原著的再创作一炮而红,运气不好了接个《肖申克的救赎》,一通提名然后铩羽而归。

就连学院方面这帮老家伙也推荐凯萨把目标放在这上面,这种不痛不痒的奖最适合目前这个年纪的凯萨了。

最后双方达成了完美的内幕交易,仿佛奖项就这么内定了……想一想其实奥斯卡也就那么回事。

凯萨翻一翻脑中前世的资料库,看看奥斯卡的颁奖情况,可以说重重黑幕深不可测,又可以说个个实至名归,得奖自有一番道理。

比如《魔戒三部曲》它第一部被《美丽心灵》干掉了,第二部被《芝加哥》干掉了,引起了魔戒粉丝的疯狂攻击。

虽然第三部最终开出大满贯,但是魔戒粉丝们始终耿耿于怀,可是在学院的老家伙眼中。你个三部曲还想连拿三次最佳影片是怎么着?你以为你是《教父》啊?

就算是《教父》的1和2都获得了最佳影片,那也不是连着得奖,中间是隔开的。你魔戒倒好,三年连映,跟连续剧似的,还想连拿最佳影片?

至于说《英国病人》和《莎翁情史》这种票房扑成狗却意外得奖的影片。可以说是让学院废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按住了影迷的躁动。

至于说好莱坞的电影从业者们,反倒是最看得开一帮人,谁都知道得奖不能全靠实力,这里面的猫腻多了去了。

如果说得不到奖就要质疑,就要闹的人尽皆知,那干脆不要干这一行了,去练短跑比较靠谱,激光测名次,误差小于0.0001秒。

可就算是短跑项目裁判搞不了鬼。也架不住人家使用兴奋剂啊?裁判收买了没用,比赛前后尿检的收买了一样可以拿奖拿到手软。

美国那个骑自行车的所谓传奇叫什么“胳膊有劲儿”呃……“阿姆斯特朗”的,不就是靠兴奋剂拿冠军拿到手软吗?结果呢?

如果不是这货自己良心发现自爆了,有哪次是尿检人员揭发出来的吗?

只要干评判、审判、裁判、审核这些活儿的是人类,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为什么在有些国家影视和游戏不分级?分级之后从一刀切的yes和no变成了弹性十足的18+与18-的区别,拿出作品的相关公司对审核人员的攻关力度会大大降低,大不了退而求其次以18+发售或者上映……

面对这种裁判权大大下降的局面,换个狗在这个部门当官也会选择将分级制拒之门外。

同志们不要紧张。凯萨回忆中的这个国家说的是金胖家。

所以面对这种黑幕,尤其是作为受益方。凯萨欣然的接受了内定。

关键是,即便不内定,1991年的奥斯卡也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参赛影片来,凯萨当然心安理得的接受这种好处。

这种内幕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双方会随着一次次的交易被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荣损合一的共同体。

凯萨俱乐部为学院的老家伙们提供来源合理合法的大笔投资红利。甚至让他们的后代也可以受用无尽,他们在大方向上不至于让凯萨名下的电影在奖项上太吃亏,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