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进行中、“华沙会议”落幕时,英国被迫同意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实际上爱尔兰自1801年并进大不列颠王国开始独立运动一直都没有停止,尤其是1845年造成的爱尔兰大饥荒导致大量人口削减,这无疑加重爱尔兰的独立情绪。
此时的爱尔兰独立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当然时间上的确出乎大部分人预料,可是仔细想想也理所应当,虽然一战英国是战胜国,可是他的实力同样也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对于国家的掌控自然而然没有战前那般,如果说独立运动的最佳时期,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此时。
面对这样的事情恩斯特自然不会放任,英国的分裂和不团结是捷克公国喜闻乐见的,因为这有利于减轻四国联盟的压力,英法美三国的联合压制实在是让四国联盟有一些喘息不过来的错觉。当然,给英国添麻烦的时候恩斯特也已经开始密切的联系德国那位元首,只有他的崛起才能够让英法转移自己的目光。
四国联盟现在威慑力很强,可同时他并没有实际性的给英法带去伤害,真正伤害到他们的是德国,因此德国的崛起才是真正让他们担心、害怕的事情,四国联盟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阻挡目光的家伙,而这个家伙就是德国。
四国联盟军事统一带来的影响还有日本和北洋政府,北洋政府自然不用多说,他们对待俄罗斯帝国的态度突然转变太多太多,而日本方面居然也小心翼翼的开始进行一些妥协,例如现在俄罗斯帝国的占领区域默认为俄罗斯帝国领土。
日本的妥协俄罗斯帝国直接选择同意,远东的战争并不宜持续下去。因为他们很不愿意让北洋政府就在一旁偷笑着看热闹,他们同样希望北洋政府也参与到这一次的战争当中来,这也是恩斯特的想法。
斯坦尼斯.格罗斯还是俄罗斯帝国内阁首相。但此时的俄罗斯帝国已经不是当初的俄罗斯帝国,随着四国联盟的深层次合作、苏维埃政府的道路被打通。俄罗斯帝国将会在未来10年内开放超过20中地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帝国会满足捷克公国、波兰—立陶宛王国、匈牙利王国对各种资源的需求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俄罗斯帝国的经济。
离开华沙时,斯坦尼斯.格罗斯这位俄罗斯帝国首相是携带者5年超过20亿英镑的订单回到的新西伯利亚城,而回到新西伯利亚城斯坦尼斯.格罗斯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有关地下资源开采的项目筹备工作。
俄罗斯帝国获得远东部分地区从某一方面来说减轻俄罗斯帝国很大的压力,因为那些土地都非常适合农作物成长,只靠这些俄罗斯帝国就能够满足自身对于粮食的需求,何况现在道路被打通,大量的捷克、立陶宛粮食也即将被运送到俄罗斯帝国。
苏维埃政府很是愤怒。因为他们这等于眼睁睁的看着四国联盟崛起,开始往他们望而不可及的高度走去,人家现在留着自己只是认为自己还有一点用处,否则随便抬抬脚就能够碾压死自己,这种感觉可当真很难受。
其他人如何想粗狂领袖不在乎,可是他清楚自己的性格,自己已经开始有被逼疯的前奏,并非是被其他人逼疯而是他自己。一方面他很冲动的想要断绝四国联盟在苏维埃的通道,可是他的理智又告诉他绝对不能那样做,因为那是一条死路。
种种想法让粗狂领袖夜不能眠。而这个时候第一领袖的身体已经开始有崩溃的前奏,估计他成为第一领袖就在一两年内,可是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粗狂领袖很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当然他并不懂这句东方谚语。
其他人如何想向来不在恩斯特的思考之内,他准备前往俄罗斯帝国巡视一下自己的领地、自己的士兵将领,对于这样的打算其他官员自然是拒绝、阻止,但是他们能够压得住恩斯特的思维?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此很快整个华沙就再一次忙碌起来。
华沙不是捷克公国的首都也不是立陶宛王国的首都,可是它却是四国联盟的核心,恩斯特甚至都准备把自己的王宫搬到这里,如果不是玛利亚一直都拒绝,对于玛利亚而言布拉格才是她的家。
斐迪南大公此时已经重新出山。他现在的职位是四国联盟常务理事,很重要的一个职位。同时也非常的合适,因为三位国王皇帝都同他有相当密切的联系。甚至尼古拉二世也捞到一个有名无实的理事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