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节 对晋代的偏好
2018-04-14 作者: 照见五蕴皆
第二十五章 节 对晋代的偏好
由于言枫给巴拉克和系列巴拉克克隆人都安装了计算力极强储存空间超大的超级智脑芯片,而且在其中灌输了无比海量的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人文历史等多种信息,巴拉克几乎可以随时查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甚至还可以召集很多巴拉克克隆人一起学习钻研相似相关的课题,并且分享脑容,形成集体智脑,共同分享智慧,这也是巴拉克总是不断制造系列巴拉克克隆人的原因之一,因为相比言枫,他总感觉自己的大脑不够用。比如他就没有那种灵感,写不出中国一些先灵先贤们所擅长的诗词歌赋。
或许是因为从事地理工作,出于对全球地理学家之先祖晋国裴秀的仰慕,巴拉克对晋代历史有着特殊的偏好,也特别研究了解了晋武帝的生平事迹及晋代的颇多传奇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
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大魏王朝从曹丕强逼汉帝禅位称帝,到此时结束;而司马炎也以此完全相同的手段让魏帝禅让而获取了帝位,曹魏遂亡。
之后于279年开始分兵伐吴,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晋武帝司马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了《泰始律》,该律最初由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开始筹备,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
《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
之后太康年间(280年四月289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不过之后有历时十六年(291~306)之久的内部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八王,史称“八王之乱”。
在巴拉克看来,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是会稽太守王朗。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王朗到会稽后见当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并且与夏禹同庙。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缔。在任四年,获得当地人民爱戴。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王朗不接纳,坚持要守护城池到底。
孙策打败吴郡的严白虎之后节节进逼,王朗基于唇亡齿寒的原因,力排众议接纳了逃亡的严白虎,却遭到虞翻的反对。之后派遣大将周昕与孙策作战失败,自知不敌而向中原逃亡。孙策因敬重王朗之才,未作加害,亦曾派张昭劝王朗为其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后至中原,受到曹操的赏识在朝中任职,成为极力帮助曹操夺权的得力助手,与华歆等人联手,使曹操得以晋升至魏公、魏王。曹操死后则威逼汉献帝禅让帝位与曹丕,成为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虽然死得冤枉可笑,但其文学成就不可忽略,他生前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诗书议表更是不计其数,光《王朗集》便有三十四卷之多。
公元246年12月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年年考核。
而因为言枫创立的先灵派极为重视太极易理之道,所以王郎也因其所作的《周易传》颇受巴拉克喜爱。
而其孙女,是才貌双全的王元姬,更是嫁给了司马昭,即文明皇后,成为司马炎和司马攸的生母。
之后在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下,西晋时代,人才辈出。
公元282年,洛阳的人们纷纷购买纸张,原来有一个名叫左思的文人,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人们纷纷传抄,引起了纸张奇缺,纸价飞涨,“洛阳纸贵”从此便流传开去。
“赋”是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及散文的性质,极讲究文采与韵律。据说,最早的赋是战国时荀况的《赋篇》,一般赋都写得比较短。而左思的《三都赋》不仅辞藻优美,铿锵有声,而且长达一万多字,成为举世仅有。
左思门第不高,母亲死得早,他又是个结巴,小时学过书法、音乐和兵法,但都没什么成就。他的父亲曾对人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现在还远远不及我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左思,他从此刻苦攻读,奋力笔耕,用了一年时间写出了《齐都赋》,受到人们好评(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公元272年,他决心写出《三都赋》。“三都”,即邺、成都、建业,分别是三国鼎立时魏、蜀、吴的都城。他感到自己资料缺乏,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当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秘书郎。晋武帝随即同意了,并告诉他,凡是朝廷里收藏的有关这三个都城的图籍和资料,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和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