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城雀腐三秦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122章 城雀腐三秦
尹福他们想要快的话,只能在金牛道和米仓道里选。三峡那边太远,阴平道绕路,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为了快,为了时间,他们不能选择金牛主道,只能选择米仓偏道,而且,选择速度最便捷的第二条线路,向南循山岭经喜神坝、渡巴峪关,越山岭之后沿南江河谷至巴州,然后从巴州转去其他地方。
可汉中府的官员,等尹福出示圣旨,请求协助的时候,却非常为难。
“总管大人,不是卑职不照办。只是,你不知道如今的形势。”汉中府知府唉声叹气。
打从南边起了反贼,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如今米仓山中的关隘,尽数为贼军夺取,陕军被死死挡住在米仓山下。但贼人中多有山民猎户,竟然提前有翻山越岭,潜入汉中,鼓动民乱的人。
“无知小民,哪里知道我大清的恩德。可乡野多有被鼓动的人,为此,陕甘总督府严令,绝对不许贼军出川,更不许境内再出现其他反贼。所以,陕甘官军一分为二,一方面守住阴平、金牛、米仓诸道,一方面固守城池,还要分派人员去清缴乡野,人手捉襟见肘。地方上也组织了民团。但他们根本不能相信。”
“到现在为止,贼军还只是攻关夺隘,加固城防,整训军队。但是,汉中商旅不能断绝,所以,反贼的许多探子也借着这机会潜入汉中,大肆鼓动乡野。宁羌州、定远厅、甚至就在这汉中府,都有反贼的耳目。你们恐怕还没有到反贼的地盘,就被他们发现了。你们过不了他们把守的关隘。”
“这你放心。”尹福摆摆手,“我有他们府主发出的信件为凭。大人,你只需要提供给我们马匹,路上用的干粮清水,和通过沿路官军防守的令牌即可。我们可能还需要一名通译,其他的,我们不需要。”
“好吧,总管大人。我这就吩咐人去办。至于通译。我命剑州李布衣与你们同去。”汉中知府命人叫来李布衣。
“李布衣和如今汉中军中大将李镜衣,是剑州李翰林李大人的族人。煌汉贼倒行逆施,杀了李大人的儿子,审核李大人的功勋,竟然将他贬为平民,查抄家业。李大人自己认了,可族人多有不服。李布衣和李镜衣就是出逃的李家人之一。他陪你去,至少煌汉贼会给几分面子,不会轻易怪罪于你们。”
“什么?”王五愣了,“你说他陪我们去,反贼还要给面子?他不是不服出逃的李家人么。对反贼来说,他们是不服王化之辈,看到了不杀也就算了,还会给面子?”
这道理讲不通啊。就好像说他王五抢了人的东西,然后别人儿子逃出去了,等那儿子回来,王五不杀了他绝后坏,还要给他面子。
开什么玩笑!
“这……”知府有些犹豫,脸上也有几分古怪,“是真的。因为,李大人是如今煌汉官学的学正。他的族人,很多都在煌汉府中官居要职。”
“噗!”王五一口把杯中茶水喷了出去,“你的意思是,那位李大人,投贼?敢问,究竟是哪位李大人?”
“你说的可是咸丰二年(一八五二)进士,官至湖南布政司、江宁盐运使李榕李大人,辱骂李鸿章李部堂,于同治己巳(1869)年五月罢官的李翰林?”
王五不怎么知道官府中事,但尹福身在宫中,耳渲目染,如何能不知道。剑州翰林,除了那位,还能是谁。
“是的,就是他。”知府叹了口气,说起了那位罢官归来的事迹。
李榕回到剑门家乡,应地方官邀请,撰写了《剑州志》十卷,凡六万余言,在撰写地方志的同时,又开始了教学,他主要在兼山书院和江油的匡山书院、登龙书院这三个地方讲学。这三个书院,弟子遍布川北。在保宁府,锦屏山上的锦屏书院排第一,接下来就是这三个书院。
李榕在执教中,目睹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思想开始转变,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榕阅历四十余年,深感近日世情浅薄,从善如登天之难,为恶如流水之易……。”他曾对人说;“天下衙门如此,为何恨洪秀全哉。”
李家是当地大户,李家的儿孙多有不肖,李榕自己不怎么管束的住。所以,当初他家二儿子横行乡里,也只是打了一顿了事。结果他去讲学的时候,他儿子纠结人马,**,惹上了当时的郭破虏。那事还被编成评书,在当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