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温解道德经 > 第1章 道可道,非恒道

第1章 道可道,非恒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例:

1伏羲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作为和女娲妹妹的禁忌之恋的男主角,还是“一画开天”的大能,都是耳熟能详的。

这里我们只说一画开天。

伏羲坐在山上,“道”促使他观察这个天地,然后他若有所悟,按着那一条地平线,写下了“一”,这个“一”,便是“道”所生。而后伏羲灵感源源不绝,紧跟着就写了一个“二”,“二”是什么?,上面的“一”是天,下面的“一”是地,这是“一而二”,然后伏羲又想道天地之间,有山川河流,有鸟兽虫鱼,有万物齐作,所以他在代表天和地的“二”的中间,加了一条线,表示天地万物,这是“二而三”,也是“三生万物”。

再然后,伏羲根据这么一个质朴的认识论,将“三”进行了分解,为了表示不同的事物,他先将三分成了“乾卦”和“坤卦”,然后变化、组合,就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部书,名字叫做《易》。

而由此引申,我们可以将“一”“二”“三”进行更为深刻的定义,即不变的、变化的、造化的。

(这个例子,或许听过的人不少,但对于“一”“二”“三”有所了解的人,却并不多,故而讲一下,加深大家的理解。)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欲、无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故”即所以,“常”即“恒”。“欲”即“知之欲”,“妙”即“玄妙”“奥妙”,“徼”意为“求”“【】”中为补充。

此句释义为:

所以啊,恒以“无欲”,即指“淡薄无求”,或者“局外人”“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的奥妙。这里的事物,涵盖了自身、社会、自然诸多方面。试想,若身在居中,又如何能看清局势?

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尝试着,以探求之心,孜孜不倦以求,来研究事物的奥妙,去求索。这里的事物,依旧是包含了自身、社会、自然。若是要研究,不钻进去,怎么能研究的透?古往今来的那些大家,也都是这样的人。

如:祖冲之之于数学,陈景润之于数学,爱迪生之于发明创造、牛顿之于力学等等。

而无论是“有欲”还是“无欲”,都是出自于“道”,是我们要认知的两种方法,同样是为了探究自身,社会,自然的玄妙的,同样是探究玄理啊。

例:

这就如战争之战略于战术的区别。只有战略没有战术,败;只有战术没有战略,败。此二者,缺一不可。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的两个“玄”,前一“玄”为“无欲以观其妙”,后一“玄”为“有欲以观其徼”,老子曰:“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二“玄”者,为解开众多玄妙之门户也,即方式,方法。

总结:

我们的认识是不断更新完善的。

我们的看法是不断变化的。

认识事物应深入浅出,执着之有欲,冷静思辨之无欲同也,一出一入,二玄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